在杜晴若的翘首以盼中,去闽洲的二叔终于带着满满当当的商品回来了。

    他这次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二婶家去年找到了油橄榄,并且尝试着种植,现在已经初有成果,看来不久后就能批量生产橄榄油,香皂坊以后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可以顺势推出新产品。杜晴若想得更远,橄榄油好啊,除了可以做皂还可以拿来食用,尤其适合老人家。

    她之前也提过的椰子倒不是什么稀缺物,闽洲本地也有,只是数量少,他们早就在南边的海岛大量收购椰子来制油,用在香皂坊的生产。现在杜晴若用的发油也是椰子油做的,是香皂坊近年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而且香皂坊的两位研发人员在制皂的过程中也开发了许多副产品,比如用甘油做成的保湿面油,在干燥的北方最受欢迎。杜晴若现在的小金库可谓是满满当当。

    杜二叔除了带回这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他还带回了让杜晴若喜出望外的生物——两只细毛羊!

    大齐自然也是有羊的,之前杜晴若还特意让她爹弄来一只羊给他们家小孩供奶。天热的时候,杜晴若也让人给它剪毛,尝试着用这些羊毛来做毛线呢。可惜大齐的羊以肉羊为主,他们的毛发较为粗硬,比较适合编制地毯和制作皮裘,杜晴若拿到羊毛后也只能给几个弟弟做成羊毛毡的小玩意。

    而这细毛羊不一样啊!它的毛发比较细软,可以做成毛线。杜家本来就有自己的丝织纺和棉布坊,纺织技术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如果能多一种原料,没准又可以出一种新的衣料产品。

    杜启笙当时倒没想这么多,他看到这羊就想起了晴姐儿养在京城的那一只,而且晴姐儿在家时还天天吃羊奶做的干酪呢。这羊看上去跟大齐的不大一样,但也是羊啊,他就打算买来送给杜晴若逗她开心。

    杜晴若果真很喜欢这个礼物,就连二叔带回来的小玩意也管不上了,连忙问这羊怎么来的。二叔说是二婶家的船队救了一艘遇难的外国船,那些外国人船上的货物都丢了七七八八,唯独这两只准备当口粮的羊留下来了,就把它们送给了胡家的船队做为报答。只是胡家的船员都是南方人,平日也不爱羊肉这样腥膻的口味,就干脆把它们带回来。这两只羊在海上漂泊了好些时日也没有草吃,每天都用豆子粮食养着呢,精神头也不大好,没想到一眼就被杜二叔看中了。

    杜晴若心想,若是能找到那船外国人的家乡就好了。只有两只羊,羊毛可不够薅的。

    杜二叔没有在江南逗留太久,就带着南边来的货物回京了。杜晴若给家人回了信,把绣好的荷包,给杜尚熙的护具和自己最近的一些画作也让他带了回去。

    她开始打起了这两只羊的主意。

    现在天还不算热,她没准备给它们剪毛。她先跟着祖父去参观了自家的丝织纺和织布坊,里面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一排排的纺织机上面扯满了密密麻麻的丝线或棉线,几十位女工在自己负责的织机前手如飞鱼,上下穿梭。现在的纺织机经过改良,生产率大大提高。

    杜晴若好奇地问祖父,既然布料是由线织成的,那线又是怎么做成的呢?杜祖父又带她去看了专门纺线的部门。蚕丝和棉线的制作过程不一样,蚕丝纺线称为“缫丝”,这个是江南最古老的手工行当之一;而棉花则是一种新兴的材料,与蚕丝不同,它需要经过梳棉和捻线等过程才能把朵朵的棉花聚在一起纺成棉线。这棉花在前朝也是不个稀罕物,只是产量不大,而且棉花的质量不好。自从太/祖登基后就让人搜集海外的棉花良种,在大齐境内广泛种植,大齐的人民才过上了人人夏有布衣冬有棉衣的好日子。

    杜晴若想要参考的就是棉花纺线的技术。她也不指望那两只羊能薅到多少羊毛,而且羊毛更适合做成毛线。

    杜家现在的纺纱部门都是建在水边,运用水车的动力来操作机器,减轻了不少人工负担。她央求着祖父想要一台淘汰下来的人工纺纱机,杜寒山以为她小姑娘看着好玩,就让人做了一架体型较小的机子送到她的院子,又让人拿些棉花教她,权当给她做玩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