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杜晴若在江南过了五年岁月静好的生活。

    太子和太子妃的拉锯一日不得平息,杜启明和曾慧云都不敢让她回去。虽然他们也十分挂念自己的女儿,但是想到她还可以在曾家的家学中学习,便狠下了心,让她暂时留在江南。

    杜晴若没觉得有何不妥,她还挺享受这样的日子。每两个月,她都回到外祖家小住,跟着自己的舅舅、舅妈和阿姨们学习。她如今越来越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了,若是回到京城,怕是她娘都得吓一跳。

    她还常常跟着自己的四叔上山下乡去周边的城市采风,江南烟雨多情,每个街角都有着独特的韵味。不知是否受到各个流派的影响,她笔下的江南风景倒有点印象派的意思,画作还被小舅舅称赞很有意境。

    杜祖母担心她天天在外面跑会把皮肤晒黑,特意让人给她做了帷帽。杜晴若嫌扎着发髻戴帷帽不大方便,就把自己的头发编成两个麻花辫。她的头发被养得油光水滑,扎起粗粗的麻花辫更显娇俏。为了方便在外行动,她还自己改良了衣服,参照以前板羽球小姐妹的服装把宽大的衣服改得更加修身,袖子也从琵琶袖改成灯笼袖,用珠贝做成袖口,倒有点像现代衬衣的影子。

    炎炎夏日,她跟着四叔来到乡间的荷塘,正是当年杜启贤和曾明达赌画的地方。

    故地重游,杜启贤有了不一样的心境,他打算在此重新作画。

    杜晴若看到塘边有一艘小木盆,应该是村民们用来采莲蓬的,她生起好玩之心,便要坐在里面划船。她摘下了碍事的帷帽,顽皮地顶着一柄荷叶,在当地乡亲的帮助下坐进了木盆,高兴地朝荷塘深处荡去。

    荷花,清风,以及空中若有似无的香气,无一不让人沉醉。杜晴若学着旁人摘莲蓬的样子,尝试着掰了一盘,剥出里面的莲子,撕掉翠绿的外皮,露出洁白的莲子肉。新鲜的莲子清脆甘甜,咬到莲心会有丝丝的苦涩,倒是夏日解暑的好美味。

    旁边采莲的姑娘看她年纪小又可爱,送了她几枝半开的荷花,杜晴若打算回去后找个好看的花瓶把它们插进去。

    等她玩够了上岸,看到四叔已经在收尾了,凑过去一看,自己竟然也被画入画中。从小到大,她对于四叔给自己画画像的事习以为常,难得自己成了风景里的一个配角,让她觉得很有意思,决定讨要这幅作品。

    杜启贤自然应允她。他从来也不吝啬送出自己的画作,反而觉得别人向他讨画是对他艺术的欣赏。

    杜晴若打算把这副画送回京中,让家人也看看江南的荷塘风光。

    这些年来,她几乎每个月都会跟家里通信,也会把四叔和自己画的画送回去。她知道父母不想错过她的成长,因此用这种形式让他们也见证她的变化。唯一可惜的是,京中没了给家人画小像的人,她都不知道自己的弟弟们长成什么样了,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来幻想他们的样子。二叔二婶前年又添了了一个儿子,她已经有四个弟弟了,家中就她一个女孩。而四叔已经打定主意暂不成亲,祖父祖母也没有办法,家中也不缺他传宗接代,就随他去了。

    杜祖母向来爱打扮,同样把自己满怀的心思放在了杜晴若身上。以前杜曼琼没嫁人时,她也是这样可劲妆扮自己的女儿,现在杜晴若在身边,她恨不得天天给孙女换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