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朝堂中是如何波谲云诡,暂时与杨镇无关。他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走出偏殿,成为众人眼中的“三皇孙”。

    不过他出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见他的父王,而是要去公主府见他的先生,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徐先生,以后他们还可以继续上课。谁知道徐恺却告诉他,宫内有专门给宗室子弟的宗学,作为皇孙他以后会到那里去学习。

    杨镇瞬间觉得自己被骗了,明明说好了当皇孙就可以继续跟徐先生学习的。看着小孩一脸委屈的模样,徐恺也是满心歉意。他与杨镇到底有师徒之谊,便告诉他,虽然自己不能继续给他上课,但是他有空可以到公主府来,自己会给他答疑。

    公主府的另外三位主人也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孩子,任何人在中秋节遇上这样的事情都不会轻易地忘记。长公主不喜他的出身,但是念在他是丈夫的徒弟,又是自己的侄孙,还是给了他见面礼,徐敬之和徐敏也都给这位表侄子送上礼物。

    徐敬之对杨镇还算亲近,这孩子不仅是他表侄,还是他的小师弟。他今年已经二十,前年就已经建了自己的侯府,今年就要娶亲了,娶的是父亲好友沈大人的女儿。徐敬之与沈姑娘也算是青梅竹马,对方是个饱读诗书的姑娘,因此两人还是很有共同话题。

    沈大人与徐恺是同届的进士,当年徐恺是探花,他是二甲传胪。两人上京赴考的时候就是好友,后来更是一起入朝为官。与徐恺的平民出身不同,沈大人出身于士林世家,祖上出过不少朝廷大官,长公主对这桩婚事很满意。

    说回杨镇,他拜访完公主府后,得到了徐恺的承诺就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宫了。他如今仍住在偏殿,因为太子也不知道如何安置他。

    几日后,太子终于来见他,还带着杨锦和杨锋。

    杨镇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生父,以及两位兄长。他的父王跟他想象中一样高大,却不是他想象那般威武,不是书里面那种英伟的武将,更像是个白面书生。若是以前他会感到失望,不过知道这个爹不想认他以后,他也对太子没有任何念想了。

    杨锦比他大上四岁,一副小大人的老成模样,而他旁边的杨锋从踏入偏殿起就一直对他呲牙咧嘴,若不是皇兄拉着他,他就要上来打人了。

    单看相貌,杨锦更肖太子,而杨锋则随了太子妃,兄弟三人站在一起,反而杨锦和杨镇更像亲兄弟,血缘可真是有趣的东西。

    杨镇认得杨锋,是当初在偏殿外耍赖的那个孩子。他当时还想着若是能跟他一起玩多好啊,现在看来两人是玩不到一块了。

    自从开蒙,他懂事了很多也知道所谓“君臣父子”之道。他恭恭敬敬地给太子行礼,唤他“父王”。太子对着这个儿子也是五味杂陈,他只在孩子刚进宫的时候远远看过几眼,现在他这般大了,而且姑父把他教导得很好。他回应了他一句:“镇儿。”这是他第一次喊出他的名字。

    听到自己的名字从父亲的口中喊出,杨镇不可谓不震动。没等他回味过来,太子又让他来见自己的兄长,杨镇又给他们一一行礼,口里称着“皇兄”。杨锦受了他的礼,也叫他“皇弟”。唯独杨锋怒视着他,并对他撂下狠话:“你不是我的弟弟,你是个野种。”他这些天听了母妃的咒骂,知道这个弟弟是个“野种”。

    杨镇第一次听到这个,但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词,甚至比“私生子”更恶毒。他闷着头,不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