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文学天地>都市青春>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 第一四九章 百年江山,谁主沉浮?
    于公于名来说,土豆在大明全境的推广种植,可以养过无数的百姓,让人口基数不断增加,让大明上升到一个新的顶峰。而这件事情是在他们这群臣子手上办成的,势必会被载入史册,供后人崇敬。

    于私于民来说,虽为官绅,但终究还是民,虽然这件事情利国利民,但百姓们能真正从中获得的利益又能有多少呢?顶多就是不再为饱腹而奔波发愁罢了。真正占了利益大头的不还是他们这群士绅之家,这群坐拥土地佃户无数的豪族大户。

    所以,此等三赢之事,自然是不会有人阻拦的。一时间,包括朱厚照在内的一干大明帝国的掌舵人,都尝到了这“农业改革”带来的甜头和快乐。

    甚至还有不少官员开始研究如何从这农业中获得政绩作为自己进身之阶的门路,一时间国内发展农业的热情高涨。

    ……

    做完了土豆的一系列政策之后,我们的小朱同志也没有急着回豹房继续自己的新婚燕尔,反倒是心头有了一个更大的计划。

    要知道,后世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此鼎盛的规模,作物的改良是一个,但更为重要的还是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变革。而对于农业来说,最大的变革或者说里程碑莫过于果蔬农业大棚了。

    所谓的“果蔬农业大棚”,在后世随处可见。没错,你所看到的被塑料薄膜所包裹覆盖的土地,都可以称之为“大棚”。

    “大棚”的里程性意义就在于它实现了果蔬的反季节性,自此“农业再无四季可言”,,以往只有特定时节才有的时令果蔬能真正的实现全年化无死角供应,弥补了市场上的空白和短板。

    而另一个意义就在于,它能切切实实的实现作物的增产和丰收,可以极大的提高作物的成活率,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天灾导致的欠收和减产。

    而对于朱厚照来说,最实用的意义还是在于“大棚”的构造和使用原理很简单,综合起来也就无非是四个字罢了:吸热保温。

    只要自己能够在这个时代造出真正意义上哪怕只是简便版本的“大棚”,毫不客气的说可以给大明的国运续费二百年!估计也没有后世的伪清统治者和蛮夷入侵什么事了。

    都说明朝之亡,亡于经济。这确实是毋庸置疑的,到了每个朝代的末期,中央的财政逐渐出现赤字,而真正的财富却被那些世家大族给逐渐掌握,民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百姓们没了活头,经济上对财富的重新分配有着极大的渴望,此时不造反更待何时呢?

    当各地流寇四起,边疆又有蛮夷寇关,朝廷没钱支付军费粮饷,无人愿意与之卖命,这样的情况下你不灭亡谁灭亡?

    不过明廷之亡,可不止亡于**,更是亡于天灾。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久的,万物皆有保质期,一个国家的国运也一样。